跨越5000公里!足球为桥沪藏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电竞_在线投注同心新民晚报杯赛为少年实现梦想
2025-08-22体育,足球,波胆,反波胆,角球,串关,大小球,世界杯,欧洲杯,比分,足球比分,赛事,足球赛事,电竞赛事,体育赛事直播,足球直播平台,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体育直播,NBA直播,游戏直播,LOL直播八月的上海,热浪翻涌。在白洋淀足球场的绿茵之上,一群来自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足球少年正奋力奔跑——他们脚下踩着的天然草皮,与家乡粗粝的高原场地截然不同,但那份对足球纯粹的热爱却跨越了4000米的海拔落差,在黄浦江畔炽烈燃烧。
明天,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总决赛即将开赛,来自西藏拉孜中学的足球队也将参与这项赛事。昨天下午,拉孜中学队成员做客上海报业集团演播厅,在直播中讲述这场跨越千山万水,以球会友的动人故事,诉说他们来到上海的所见所闻……这是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的温暖前奏,更是一场持续了六年的沪藏情谊接力。
自2019年首次走出高原以来,今年已是拉孜中学足球队第五次踏上这片梦想赛场。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日喀则拉孜县,被称为“珠峰脚下的明珠”。这里空气稀薄,并不适宜高强度运动,但足球的火种却从未熄灭。据拉孜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拉孜中学校长支晓春介绍,自2019年起,学校已五次带队参加新民晚报杯全国交流赛,最好成绩是第四名。“这次我们的目标是突破历史,闯入前三!”
在拉孜县中学,校队正式成员不到30人,每周六下午是足球少年们最开心的时刻——由于场地有限,常常有好几个足球同时在场上飞驰,被欢笑的孩子们追逐着。
“艰苦的自然条件,简单的场地设施,都不妨碍孩子们享受足球最纯粹的快乐。”拉孜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扎西感慨道。2016年,在上海干部的推动下,学校对操场进行了翻修,从此正式有了第一支足球队。2019年,怀着“让高原孩子看看外面世界”的初心,队员们首次走出西藏,来到了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的赛场。
黝黑的贡嘎顿珠被称为拉孜“C罗”,今年念初三的他已是第三次来上海。直到今天,他依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天然草皮的触觉:“很神奇,从来没有踢过这么软的场地。很容易滑倒,球也有些不听使唤。但摔倒之后,却不太容易受伤。”因为对场地的不熟悉,也因为气候环境以及日常训练的差距,前几次,拉孜队最好的成绩仅是第四。“相比其他球队,我们的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都有差距。”这位高原少年说,自己最爱的球队是上海申花队,而为了这次上海之行,他刻苦训练了一年,“我希望,这次能获得亚军!”他说,自己不仅想取得好成绩,更想证明高原孩子也能踢好足球。
去西藏,很多人都知道会有高原反应,缺氧会让运动变得格外困难。但久居高海拔地区的人一旦来到低海拔平原,也会有“醉氧”的烦恼——拉孜队的球员们在过去几年比赛中,就曾因为这个原因无法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今年,在赛事组委会的安排下,球队得以提前来到白洋淀基地适应环境,帮助孩子们克服海拔落差、气候、时差甚至醉氧反应。
8月11日,当拉孜小将们抵达上海,一场精心安排的“暖心适应计划”已然启动——同时入驻的还有医生和心理老师。上海杨浦与拉孜第十一小组全程护航:从赛事报名的无缝对接,到食宿安排里特意准备的酥油茶,再到医疗团队量身定制的高原适应方案,细致入微的保障让孩子们专注赛场。食堂阿姨贴心地在餐桌上添了“老干妈”;区应急局送来了上海特产;医疗团队量身定制了高原适应方案;甚至连真草场地的触球力度和高温下的呼吸节奏,都有专业指导……拉孜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庞岩坦言,这一切都是两地同心的生动注脚——“从雪域到申城,每个环节都有人托底,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如果说足球是这次旅程的起点,那么文化交融则是它更为深远的归宿。此番来沪,训练之余,拉孜少年的足迹遍布申城各处文化地标。
在国歌展示馆,旦增平措和同学们仿佛翻开了一部生动的史书。“让我感受到了国歌诞生时的艰难和不易,也感受到了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展厅内,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国歌,歌声嘹亮而庄重。在笔墨工坊,孩子们感受着传统文化之美与工匠文化。今天,孩子们还将前往东方明珠电视塔和豫园饱览申城美景。
最让小球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上海体育大学,历史建筑与现代场馆相映成趣。射击、拳击、武术……丰富的设施让藏族孩子被这所高校“种草”。在AI武术指导前惊叹不已,除了足球之外,贡嘎顿珠爱上了中华传统武术。庞岩透露,目前拉孜中学足球队已与上体大深度沟通,未来将通过合作交流,推动拉孜县的师资培训和运动训练水平再上台阶。
这些参观不仅仅是行程单上的项目,更是在高原少年心中种下的一粒粒种子——未来,静待花开。
提前十天来到上海适应场地,在新民晚报杯全国总决赛前,拉孜中学队还与杨浦区男子U15队伍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友谊赛赛场,藏汉双语的加油声此起彼伏,高原耐力与灵巧传切相互碰撞,相得益彰。终场哨响,两队队员握手、鞠躬,镜头定格下最动人的画面:藏族少年与汉族队友紧握的手掌上,是同样的拼搏印记。
四十年风雨兼程,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早已超越了一项普通体育赛事的范畴而成为这座城市足球少年一年一度的嘉年华。特别是近年来与长三角地区、西藏、新疆、以及香港地区代表队的深度互动,让这个历史悠久的赛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每一次带队来到这里,通过和不同队伍的比赛交流,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球技,更开阔了视野。”直播采访中,扎西教练不断提及的一个词是:感谢!他说,是新民晚报杯让西藏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而对贡嘎顿珠来说,每年夏天,来到上海参加新民晚报杯的经历,都一次次坚定了他的梦想,“未来,我想当一名职业球员。”
庞岩透露,“体育+文化”的模式让两地青少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情谊,“在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杨浦和拉孜还将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甚至计划依托上海体育大学的专业优势,将太极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雪域高原的课堂。
当足球成为共同的语言,少年们交换的不仅是球衣,更是民族团结的种子。对两地孩子而言,这段经历让他们懂得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四十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在同一片阳光下奔跑的身影或许就是新民晚报杯四十年风雨无阻的最美诠释,也是沪藏两地携手前行的最好见证。
原标题:《跨越5000公里!足球为桥,沪藏同心,新民晚报杯赛为足球少年实现梦想》